怎样认定犯罪中止?_新视野

2023-03-11 18:14:48 来源:法问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这一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

法妞网友咨询:


(资料图片)

怎样认定犯罪中止?

刘伟律师解答:

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

时间性:发生在犯罪预备开始到既遂之前。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客观有效性: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自动中止犯罪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真诚悔悟、怜悯被害人、他人规劝、害怕受到惩罚。

犯罪分子认为自己能够把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认为具备自动性。

在犯罪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自认为能够把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犯罪人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在犯罪实际上能够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认为遭遇客观障碍不可能进行到底的情况下,犯罪人撤离犯罪、不成立犯罪中止。

因为认识错误、发生错觉、幻觉而使犯罪没有进行下去的,通常也认为不具有自动性。

刘伟律师补充:

关于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各国有无罪说、不罚说和折中说之分,目前各国立法例多采取对中止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做法。

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标签: 犯罪中止 犯罪结果 自动放弃

MORE >特约记者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wuwang.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5 227 67@qq.com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6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