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整合基层资源力量,青海多元调解筑牢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

2023-07-27 18:29:06 来源:青海法治报

海西州社会治理中心大厅

平安是百姓福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巍峨的昆仑山脉到车水马龙的高原小城,从生机勃勃的三江之源到竞相绽放的油菜花海,从宽阔笔直的万丈盐桥到硕果累累的和河湟谷地……青海这片土地上的壮美风景,除了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离不开有效的社会治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快整合基层资源力量

近日,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社会治理中心,5名工作人员坐在窗口前,各个窗口标识清晰明确,大厅内宽敞明亮。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海西州社会治理中心以海西州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为基础,以“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为原则,最大限度使群众信访案(事)件和矛盾纠纷化解及社会治理“最多跑一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目前,青海省18家基层人民法院入驻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将万人成讼率等指标纳入平安建设综合工作考核。

青海省公安厅将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贯穿全年,不断推进警力下沉,全省151名公安派出所所长、681名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西宁市社区民警全部兼任社区副书记。

青海省司法厅大力推动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仲调对接,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建成2个市(州)级、37个县(市、区、行委)级、135个乡镇(街道)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青海省共建立运行5个信访服务中心(省级和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信访服务中心),其他市(州)和县(市、区)依托信访接待大厅(室)接待来访群众。

这些平安青海建设的数据,一头连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连着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

更好地防范风险化解矛盾

今年2月起,先后有多批河南、山东籍货运车主及司机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求助帮其讨要被本地企业拖欠的运费。在了解案情,做好分析研判的同时,互助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与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会商。经多方共同努力,纠纷得以化解,相关企业陆续支付了拖欠的运费,货运车主分批踏上回乡路。这是我省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发挥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信访局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在加快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方面不断形成合力。

针对金融、劳动争议、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物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多发易发纠纷,全省各级人民法院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源头治理举措,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诉非衔接机制,预防和减少纠纷产生。如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与银行保险业协会等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实行“金融调解+司法确认”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为实现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青海省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三调联动”作用,把社区警务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摸排的各类矛盾纠纷,通过“公安提示函”通报所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处。

以人民调解为基础,青海省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和方法。2018年至2022年,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共接受委托移送矛盾纠纷10284件。其中,地方政府委托移送54件,法院委托移送9018件,公安机关委托移送561件,信访部门委托移送486件,其他部门委托移送165件,有效缓解了公安、法院办案压力,节约了大量司法资源和社会治理成本。

青海省信访部门进一步规范“建议意见、检举控告、申诉求决”等事项分类处理,以及转办、交办、督办、复查复核流程。同时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部署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聚焦十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

7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青海省深化平安青海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加快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搭建多元解纷实体平台,形成一个能办事、办成事的“中央处理器”,更好地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实践证明,只有从多个环节最大限度汇聚起社会治理多元协同的合力,社会治理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

努力开创平安青海建设新局面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

海西州乌兰县察汗诺村的牧民说:“看到工作队的身影就安心了,再也不怕遇到矛盾纠纷了。”察汗诺村马背人民调解工作队队员佩戴党员徽章,骑马驰骋在草原深处,既是党的声音的传播员、帮困解难的服务员,又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维护稳定的治安员。

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关系到基层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才能筑牢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司法局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民风民俗为借鉴,建立案件研判制度,有的放矢找准突破口,全面提升各类案件调解质量,以追求“案结事了,互献哈达”的调解效果,提升群众满意度。贵南县森多镇“谐纳”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结合森多镇信息中心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各村联户党员、网格员、信息员、村警、乡村振兴指导员等预警单元作用,动态掌握镇村各类风险隐患,实行“三色评级”预警机制,形成问题村预测预警、联合整治、动态管理长效机制,为镇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系统综合治理、推进文明创建评选等提供研判依据的同时,也确保了社会治理风险隐患事前干预及时处置。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立足实际,为社会治理中心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教育、登记法律援助申请等事项的同时,对法律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全心全意为民解难。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青海省将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水平,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强化分类指导,抓住关键环节,着力在健全机制、为民服务、队伍建设、建章立制、组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以实际行动整合力量、汇聚资源、提升能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体平台规范化运行、实战化应用,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质增效,努力开创平安青海建设新局面。

相关报道
标签:

MORE >特约记者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wuwang.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5 227 67@qq.com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26 有害信息举报